茶知识:2025年中国茶发展变革与趋势
chaduobao
阅读:209
2025-02-14 14:37:37
评论:0
对于中国茶而言,2024年是充满变革与机遇的一年。这一年,茶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绽放出了新的光彩,茶产业在稳健中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,科技赋能为茶叶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。
作为行业的领航者与观察者,专家如何回顾2024年,展望2025年,我们一起聆听专业的声音,一起探索中国茶的无限可能。

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
王旭烽:聚焦“茶周边”,为产业做增量
传统茶文化如何助推茶产业“一路繁花”?王旭烽认为,中国茶产业在当前面临着“供大于求”的问题,“茶周边”产品有助于延伸产业链,也利于打开茶产业格局。她指出,当前市场上的“茶周边”产品大多缺乏创新,缺少能吸引消费者的爆款产品。因此,她呼吁业界应更加系统地开发运用“茶周边”,将茶馆打造成多功能空间,开发如茶宴、茶点、茶文化笔记本等多样化产品,以此提升茶产业的附加值。
王旭烽一直强调茶文化的呈现与传播的方式,她认为,茶文化不仅包含茶的劳动生产过程,更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。她坚信,茶是中国的符号,茶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,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加以呈现和传播。

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副所长、资深首席科学家鲁成银
鲁成银:有效提升名山名茶文化品牌的市场竞争力
名山、名寺和名茶,如何与茶文化进行“互动”,更好赋能品牌发展?
“名山名寺出名茶,这一现象在中国茶文化中尤为显著。许多著名的名茶起源地都在名寺,这些名茶不仅品质优异,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。”鲁成银说道。为什么名山出名茶?“名山茶叶品质好,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,非常适宜茶树生长。茶叶生产历史悠久,世代传承,技艺精湛,产品知名度、美誉度高。”
名山名茶文化的独特价值体现在历史传承与文化价值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价值、品牌塑造与经济发展价值与精神追求与美好生活价值。在名山名茶文化品牌赋能的实践中,鲁成银表示,“要将茶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,开发茶文化旅游产品,吸引游客前来体验;将茶文化元素融入文化创意产品中,如茶具、茶叶包装、茶文化艺术品等,增加产品的附加值;利用现代科技手段,如物联网、大数据等,提升茶叶生产的智能化水平和茶文化的传播效率。”
鲁成银认为,中国名山名茶文化品牌赋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。通过挖掘文化内涵、提升产品品质、创新品牌营销、加强品牌合作和“三茶”统筹发展理念等策略,可以有效地提升名山名茶文化品牌的市场竞争力,推动茶产业的发展,同时也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贡献。

联合国粮农组织 “一国一品”秘书处执行秘书夏敬源
夏敬源:中国生态低碳茶技术走在世界前列
中国作为世界茶业大国,不仅在茶园面积及茶叶年产量上稳居首位,更在生态低碳的绿色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。夏敬源介绍,近年来,中国在茶产业减排固碳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,茶园化学投入品使用量明显下降,单位重量茶叶产品生产过程的碳排放呈现明显下降趋势。这些成果不仅体现了中国茶产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,也为全球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。
“当前我们农业面临非常多的挑战,其中非常大的挑战就是生态退化等问题。”夏敬源表示,面对这些问题,唯一的出路是绿色发展,减少碳排放。
夏敬源强调,生态低碳茶产业的发展,不仅有助于提升茶叶品质,增强市场竞争力,还能促进茶园生态环境的改善,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。 “一国一品”中国茶项目正是以生态低碳为主攻方向,聚焦价值链,一体化推进技术集成、基地创建、产品认证、市场开拓和国际交流,打造茶产业新质生产力,促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,助推更多中国优质茶走向世界。夏敬源表示:“中国关于生态低碳茶的研究、开发、示范和推广,走在世界的前列。通过中国生态低碳茶的发展,能引领60多个茶叶生产国大力发展生态低碳茶,形成一种良好的循环。”
展望未来,他认为,中国生态低碳茶产业将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,继续探索创新,加强国际合作,共同推动全球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,为全球茶产业的繁荣做出贡献。

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王岳飞
王岳飞:中国茶产业迎来最好的黄金时代
中国是最早种植并使用茶的国家,发展到现代,全球共有64个国家在种植茶树,分布在五大洲,其中亚洲22个、非洲21个、美洲12个、大洋洲4个、欧洲5个。
王岳飞表示,过去30年间,我国茶叶年产量从不到60万吨增长至318.1万吨;全国茶园面积增加近四倍,达到4995.4万亩,位列世界第一;茶叶消费总量与茶叶出口总金额也均跃居世界第一。中国茶产业已迎来几千年来最好的黄金时代。中国茶年产值到了过5千亿元近1万亿时代。中国人均年茶叶消费量到了超3斤时代。
中国茶产业的未来在哪里?王岳飞提出,要做好“三茶”统筹,把中国茶打造成高效产业。深挖中国茶文化,提高中国茶影响力。如加强茶文化遗址保护,深入茶文化资源挖掘,打造茶旅融合示范基地,推动茶文化活动交流。做强中国茶产业,提高中国茶竞争力。如强化龙头企业培育,推行生态茶园建设,健全完善品牌体系,保障茶叶质量安全,提升茶叶精深加工水平,创新营销新模式等。深化中国茶科技,提高中国茶发展力。如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,加强茶树资源保护和利用,促进茶产业技术成果转化,大力培养高素质茶叶人才等。

中国工程院院士 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华
刘仲华:2024年是中国茶重新出发的一年
茶产业作为我国传统优势特色产业,在促进经济发展、农民增收以及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这些年来,中国茶及世界茶产业的格局、消费模式、市场分布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。“2024年,是中国茶重新出发的一年,是中国茶再次腾飞的起点和元年。我对中国茶的未来充满信心!” 刘仲华表示,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创新驱动,是新技术持续涌现并不断渗透融合深度应用,能够促进传统茶产业焕发新活力、提高产业技术水平,推动茶产业增强技术领先优势、拓展新市场,助力中国茶品牌扬帆出海、成为新动能。“当前中国茶的消费市场更加理性化,同时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也让中国茶的生产后劲越来越足!”
他特别提到,科技与文化是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双轮驱动。未来,以品质为基础、以创新为动力、以文化为纽带、以品牌为引领,赋能中国茶品牌建设,将助力我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,推动中国茶品牌走向世界,成为全球茶产业的生产端和市场消费端的领军者。

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深加工团队首席科学家尹军峰
尹军峰:新茶饮激烈竞争背后是健康高质量发展趋势
2024年春茶季,东方树叶明前龙井新茶“卖爆了”。东方树叶的龙井新茶使用了“特级明前龙井”,原料的价格并不低。随着新式茶饮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,原料成为新的“竞争点”。
尹军峰表示:“新茶饮在未来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,健康性和高质化是发展趋势。”
在尹军峰看来,随着消费者对饮品品质和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,新茶饮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。过去,新茶饮可能更多地聚焦于口感的创新和多样化,但如今,如何在保证口感的同时,提升饮品的健康价值,已经成为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。尹军峰指出,健康性不仅体现在饮品本身,更体现在其原料的选择和处理上。越来越多的新茶饮品牌开始注重原料的天然性、有机性和无添加,以提供更加健康、纯净的饮品选择。
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高品质饮品的追求不断升级,新茶饮品牌未来要在产品创新和原料选择上不断突破,以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。
本文内容均由茶友收集,侵权请联系!网址:http://www.chaduobao.com/?id=29
声明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